周迅
周迅很健談,還很幽默,但不愛采訪。
“就那么些事兒,還能說出花兒來嗎?”
她給了攝影師一個側臉,頷首、仰頭、回正,配以瞬息間極細微的表情變化,與鏡頭關系融洽。還慫恿攝影師:“要不我們拍個圓滾滾的吧!”因為這段時間,她也“吃胖了”。
好像沒什么好害怕的。除了自身情感和情緒上的思考,這些年來,周迅在大家眼里,就是一個不太在意外界干預的人。要說她梗著脖子一定要做個與眾不同、個性鮮明的人嘛,那也不是。
人靠近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艱辛尋找,有人小心求證。周迅這一種,屬于前半程沒啥概念,風風火火往外沖,慢慢兒地,別人比她先看見了她“自己”。
天賦,以及天賦較早得到了展示,可以說是周迅的幸運,令她免除在規(guī)則世界中的尋找和求證。但如果沒有這些光環(huán)加身,也許她一樣能成為一個有底氣的普通人。就像《李米的猜想》中那個年輕的女司機,平凡、辛苦、籍籍無名,但你能說她的自我不清晰嗎?
如果說去尋找周迅和李米身上的共同點,“誠實”一定榜上有名。此處論誠實,不意味著一定不說假話,而是她們都愿意用一種可能不那么甜蜜的方式去對待生活,她們不試圖逃避、取巧或取悅,而是直面人生,短兵相接。
曹保平身上,也有這樣的誠實。
對一些通常很容易回答的問題,他表現(xiàn)出一種不愿意輕易糊弄過去的審慎。比如說:“李米之后再次與周迅合作,看到她有哪些變化?”他的回答是:“變化是個相對的函數,可以說這個人沒變,因為與生俱來就是那樣的;也可以說每天都在變。”
《李米的猜想》后,時隔多年,二人又合作了新片《涉過憤怒的?!贰q月為他們帶去了什么?本期《時尚芭莎》邀請兩位風格鮮明的創(chuàng)作人進行了一場開放式的談話。
平靜表面下暗流洶涌的兩個人,沉默、慵懶,對許多事不置可否。但如果觀察他們的作品,你能感受到超乎想象的生命力。
兩位都不是面對媒體侃侃而談的性格,不過奇妙的是,在曹保平面前,周迅反而成了一個主動的人。請欣賞兩個實干主義者的對話:
周迅 × 曹保平 BAZAAR 獨家對談
周迅
直覺是人生燈塔的坐標
曹保平:你在30 來歲我們拍“李米”的時候,對自我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嗎?
周迅:沒有。
曹保平:哈哈,我也認為是沒有。那時候好像直覺是你人生燈塔的坐標,就是那小船先漂著,至于能漂到哪兒,再說。
周迅:對,根本上來講,我不是一個擅長邏輯判斷的人。只是說,那時候小船開得比較快,現(xiàn)在小船是不是駛得有點慢慢悠悠的?你覺得呢?
曹保平:那時候小船基本上以八九節(jié)的速度,現(xiàn)在可能是三四節(jié)的速度走著看。我覺得可能到這個時候,你才能夠談得上有更多的自我,自我認知、自我判斷,然后是自我約束。
周迅:是的?!袄蠲住钡臅r候我是個什么樣的人?
曹保平:一個粗糙的、不講細節(jié)的人。
周迅:跟你比我是挺粗線條的。這次拍“涉海”的時候互相還是有一點兒變化的,對吧?但是,大概齊的東西沒有變,我覺得你比“李米”的時候更細致了。我們在現(xiàn)場也聊過,“李米”的時候應該怎么說,就是……
曹保平:隨性更多?
周迅:對,這次合作我發(fā)現(xiàn)你比以前更細了,要求更極致了。我呢?你覺得我現(xiàn)在比十三年前對電影的了解是不是稍微多了一點?
周迅
曹保平:嗯,更貪一些吧,對電影更貪一些,想要的東西更多一些。說到變化,事兒分兩頭說。從表演上而言,其實可以說有變,也可以說沒變。我們拍“李米”的時候,相對不管是生理年齡還是閱歷以及對藝術的感受力來說,在那個階段其實已經是最好的時候了吧。因為我覺得一個人最好的時候其實很早就會定型,之后肯定還是多多少少有些改變,但改變的空間是特別有限的。
周迅:就像性格一樣。
曹保平:對。你的才華、你的魅力,在該有的時候其實很早就釋放出來了。之后的時間,你總是希望更好,但不一定每件事情都能這樣。你得湊,也許你能湊到最好的一個釋放空間,那可能我們做得就更好。也有可能你湊不到,那就有可能會讓自己失意。反正我覺得時間不一定會讓一切都越來越好,它肯定是有起伏的,有好的時候有不好的時候。但是對于我們而言,我覺得你要找到那個好的時候。至于說有多少改變,突然比以前多了很多?我覺得不至于。
周迅:我覺得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為就像以性格去理解角色,你的性格會有一種固化的東西,對于角色來講,有好也有不好。固化呢,它可能比較穩(wěn)定在那個地方,但是又因為固化,可能改變就比較少。
曹保平:對,很多時候我覺得它很像一個食材,那個東西是不變的,它就在那兒,但是你的溫度、環(huán)境,你可能去往的方向,湊到一起以后可能會變化出不同的東西。比如同樣是松茸,不同的處理方法,它會釋放出不同的香味、不同的美妙。有可能會很差,也可能好到超乎想象。所以我覺得時間其實是一個,你可以說很好也可以說很不好的東西,很微妙的,有時候確實說不清楚。
周迅:說不清楚,就是未知嘛。反正這十幾年我心里覺得自己是沒有什么太大改變的,只是對生活的認知比“李米”的時候要相對清楚一點了。
曹保平:因為你經歷過的太多了嘛,過程中也會有心理上的一些變化,大的方向肯定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