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
陳凱歌
作為一位人文素養(yǎng)極高的導演,你在挑選演員的時候,會看中他身上的人文氣質(zhì)嗎?
陳凱歌:演員和作家有某種類似之處,有的作家不是人文素養(yǎng)特別高的,他就是憑本能。我不相信沈從文在寫最初那些文字的時候,就有那么高的人文素養(yǎng),我覺得他就是對生活有體驗,對生活有感知。演員也一樣,人文素質(zhì)特別高的,我認為有,但這一類人是極少數(shù)。多數(shù)石破天驚的演員,都是靠本能,他有這份天賦,沒準大字都認不了幾個。所以我并不認為我在選演員的時候,非得選有人文氣質(zhì)的,有氣象的,更何況今天有人文氣質(zhì)的演員,幾乎沒有了。這個太難找。
所以演員得靠天賦嗎?
陳凱歌:我自己覺得演員成功的多一大半都是靠的天賦,他就該干這個,所以不是特別費勁地就把這個事完成了。不該干這個的人,你看見他笨鳥先飛,非常努力。這種人,在精神層面上得特別尊重他,但并不等于說勤學苦練了,你就能夠把這戲給演好了。挺難的,但也不是沒可能。
自己會開悟嗎?或者碰到像你一樣會調(diào)教演員的導演,他們就能被調(diào)教出來?
陳凱歌:我自己覺得你能碰到一個導演,在方方面面給你幫助,是有可能讓你的演技有所提高的。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非靠你自己不可。你入了門,導演才有可以下手的地方,你一直在門外頭轉(zhuǎn)悠,他不能把你給拽進來。所以我覺得演員主要靠自己努力。我是屬于說得比較多的導演,可能會對演員的幫助多一點,也就這樣。
王學圻演了你的《黃土地》、《趙氏孤兒》還有《梅蘭芳》, 幾次選擇王學圻,都是一錘定音,還是經(jīng)過反復考慮?
陳凱歌:肯定不可能是一錘定音,每個角色在最初考慮的時候都有不同人選,不可能只有一個人。最終想來想去,決定的原因就是相信他有駕馭和把握這個人物的能力,這個是根本。如果對這一點你有猶豫或者懷疑,我就建議不要用他。
也就是說在你心里沒有所謂的“御用演員”對嗎?
陳凱歌:沒有,我這個人相信“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第一我不像有些導演,他自身有經(jīng)紀公司的,所以他用的人都是自己公司的,我沒有也不會有經(jīng)紀公司。另外一類就是特別喜歡只用一個演員,一用到底,我也沒有這個想法。我覺得這叫珠撒玉盤,好的演員可能到處都有,就全看你有沒有本事找到,然后集合到你自己的影片中去。而且我沒有偏見和成見,我并不覺得一定是成大名者必是最好的演員。我就覺得有很多在困苦中的演員也許能夠演得更加活靈活現(xiàn)。
也就是說你也沒有偏好哪種演員類型。
陳凱歌:我沒有,我覺得你如果偏好某一個類型的演員,就意味著你偏好某一個類型的角色。我這人好奇心很重,對各種人物都有興趣。我覺得都是人,沒有什么高低貴賤之分,都是人,好也罷,壞也罷,在某個意義上來講,他都是可以作為所謂審美對象來觀察。
特點非常鮮明,但是業(yè)務能力一般,你會用這種演員嗎?
陳凱歌:我自己覺得選電影演員,是要以貌取人的。他長得特別有特點,你就覺得他可以。我合作過的演員,有的都不在世了,比如有一個演員叫姚二嘎,我在《邊走邊唱》里頭用了他,我就覺得他長得特別不一般,他沒什么演技和背景,啥都沒有。但我就覺得他的形象本身已經(jīng)在替他自己說話。我覺得這樣的演員也能用。
現(xiàn)在市場上有好多所謂的流量明星,他們將來有沒有可能變成表演藝術家?
陳凱歌:流量是跟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它和電影以及做演員本身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咱們實話實說??匆娔憔图饨?,你怎么演戲?你出現(xiàn)在銀幕上,她就尖叫,你怎么演?它難為的不是別人,是你本人,它肯定讓你產(chǎn)生了巨大的錯覺,就是只要我出現(xiàn),就有了齊了,沒問題。你還努力,你往哪兒努力?但是我也相信可能在流量明星里頭也存在著一些人覺得“我要把戲演好”“我要排除干擾”的人。
你覺得現(xiàn)在國內(nèi)導演的生存環(huán)境怎么樣?
陳凱歌:不是特別理想。我主要是指對年輕導演來說困難巨大?,F(xiàn)在多少年輕人迷電影,想做電影導演的人太多了,但是這樣柔軟飄忽的理想直接撞在鋼板似的現(xiàn)實上,大家就會明白,原來做導演是那么困難。這個困難我覺得包括這幾方面,第一項就是錢。拍電影跟寫小說不一樣,寫小說,我管你呢,我一天就吃一饅頭,但是我可以寫。而且還得人家告訴你應該怎么拍,制片人告訴你該怎么做,“我告訴你這段觀眾肯定不喜歡,改”。我就覺得這個不是特別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中國現(xiàn)在這些電影作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怎么樣?
陳凱歌:不怎么樣。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對自己的文化很鄙夷,不當回事,只當它不存在。我也不知道是誰挑的頭??赡芪覀兪乾F(xiàn)實的社會,就是沒用的東西少跟我聊。文化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沒用的東西。其實它有沒有用,我們當然知道它用處非常大,它可以改變你,但是對于改變,是人人都有興趣嗎?沒有興趣。很多人覺得“我這樣挺好,能吃能喝,物質(zhì)得到滿足,可以了”。
是一個什么動機,讓你參與到《演員請就位》?
陳凱歌:我覺得表演系的學校在全中國成百上千,為什么沒有看到在表演領域出現(xiàn)很多出類拔萃的人才?我自己的感覺是在教表演這件事兒上基本上都是“等因奉此,官樣文章”,沒什么新鮮。所以能不能借這樣一個平臺,來分享一些我自己過去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這就是我參加這個節(jié)目的根本目的所在。專業(yè)的態(tài)度,寬大的胸懷,不做祖師爺,不凌不霸,不欺負年輕人,認真地教年輕演員應該怎么去表演。
李少紅
李少紅
你覺得年齡對演員的藝術生涯有怎樣的影響?
李少紅:人生的經(jīng)歷和閱歷對演員這個職業(yè)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財富。演員的體驗和感受,用自己的理解來演繹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格,把自身的體驗和感悟運用到創(chuàng)作人物當中去。
你當初拍《橘子紅了》《戀愛中的寶貝》《大明宮詞》,選擇周迅的理由是什么?
李少紅:周迅是在我們這里長大的,她是個非常好的演員,總而言之,她有很強的悟性,對表演藝術由衷地熱愛,再就是她能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沒有任何雜念。這個是作為演員很重要的素質(zhì)和條件,沒有悟性的話導演說什么都沒有感受。雜念有時候也是演員最大的障礙,現(xiàn)在很多演員會顧慮太多,什么形象啊、評價啊、粉絲喜不喜歡啊,你不管演什么,演員進入你的人物當中真的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你的導演系的同學,現(xiàn)在還有半數(shù)在這個行業(yè)里嗎?中國導演的生存現(xiàn)狀如何?
李少紅:我就說我們班吧,28個人,還在導演行業(yè)里的,每年或者兩三年還能出一部作品的確實不是很多,最多六七個吧。市場和資本對于這個行業(yè)的影響力非常大,影視畢竟不是個體創(chuàng)作,它是一個工業(yè)化的流程,是要靠經(jīng)濟杠桿支撐的。比如作家、畫家這些靠個體創(chuàng)作生存的藝術家,他們需要先創(chuàng)作出來,再找志同道合的人把作品推向市場。但對于影視來講,光有一個導演是沒有用的,拍電影缺少任何工種都完不成。這個行業(yè)對于學導演的人來講成活率本身就不高,導演這個職業(yè)就是個“三高”職業(yè):高風險、高強度、高智商。工作起來強度太高本身就是高風險,再就是對人的體能要求很高,另外現(xiàn)在文化科技迭代很快,電影又是靠技術支撐的,對于知識和智能的要求也很高,需要跟上變化,不斷給自己充電。
對演員的選擇方面來講,悟性和抗壓哪個更重要?
李少紅:其實演員也是一樣,演員還得要皮實,悟性要有,抗壓能力也要有。這個職業(yè)很脆弱,他們靠情感吃飯的,情感本身就是很脆弱的,容易起來也容易破滅,所以就得要求演員有這種抗壓能力,他得能夠不斷調(diào)動自己的情緒和感知能力,所以這兩條都很重要。
1995年《紅粉》拿了最佳視覺效果銀熊獎,你覺得近年來國內(nèi)導演在視覺審美取向上有哪些變化?你對社會上一度流行的審丑現(xiàn)象怎么看待?
李少紅:審美是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的核心,也是能量,創(chuàng)作本事就是審美的過程。它確實有高低之分,有時候我們會說藝術的高雅和低俗之分,其實都是指跟審美有關的。美不單是指漂亮不漂亮,它還是人對精神的陶冶和需求。藝術里其實一直有審丑這個概念,審丑本身就是審美的一個方面,有時候可以通過丑達到真實再現(xiàn)、審視、對比的作用,比如很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鐘樓怪人,看上去丑的東西可能會有深刻的內(nèi)涵,人物內(nèi)心有極大的反差,也是用這種方法來對比,襯托出美感的效果,最終審的還是美。再說這個審丑現(xiàn)象可能是現(xiàn)代人精神壓力比較大,大家想通過這種圍觀達到刺激感,尋求心理滿足。這就是大眾審美的變化性,任何時代都是存在的。而且大眾審美和藝術家所追求的審美是不同的。
今年你做了《解放了》的總導演,藝術院校表演系上課時都會學到解放天性,國內(nèi)的演員,從前輩到年輕一代,在這方面是否有改變?
李少紅:表演課上其實都是這樣,第一解放天性,第二及時真聽、真看、真感覺,說起來容易但是能做到很不容易,能做到說明就是開竅了。以前表演對這個很講究,現(xiàn)在很多都缺失了,不講究這些,用顏值取代了,所以很多都是中看不會演。
作為一個樂于戴眼鏡的大導演,你看問題的視角會與別人有什么不同嗎?有些特點比較鮮明但專業(yè)不是那么突出的演員,會入你的眼嗎?
李少紅:其他導演都不戴眼鏡嗎(笑)?去偽存真!能放大和發(fā)現(xiàn)更多的細節(jié),每一個細節(jié)都看得清清楚楚,不容瑕疵,能看到他的心底,戴的不是眼鏡是放大鏡。
有網(wǎng)友評論你:“李少紅從來沒有走到過藝術或者商業(yè)這兩個方向的極端,相反在藝術與商業(yè)的結合上做得比她的男同學們更游刃有余”,你怎么評論自己?
李少紅:不論是文藝片還是商業(yè)片,都應該有藝術性,都應該有含金量,藝術和類型結合得更貼切,我就是這么做的。
對于國內(nèi)有關演員演技的綜藝,你是怎么看的?《演員請就位》這個節(jié)目有什么不同之處?
李少紅:太殘忍了,太考驗人了?!堆輪T請就位》是人品和演技大比拼。
是什么動機讓你參與到《演員請就位》的?
李少紅:選新生代,選新演員,到新《紅樓夢》我已經(jīng)選了三代演員了,又過了十年,又該選出一代新人了。
趙薇
趙薇
《還珠格格》已經(jīng)過去20年了,你對導演及演員這一行業(yè)的看法,有什么改變嗎?
趙薇:本質(zhì)是沒有改變的,都是想拍出最好的作品給大家,這個行業(yè)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包容。隨著影視市場越來越繁榮,我們可以拍也可以看的內(nèi)容也越來越多,作品有更多的機會被大家看到。原來只能通過電影院、電視機看片子,現(xiàn)在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渠道。
17歲時,你完成了個人首部電影作品《畫魂》,你是如何獲得的機會?
薇:當時是《畫魂》劇組去安徽蕪湖取景,需要很多女孩做群演,到了我當時就讀的蕪湖師范來挑人,自然而然就被選中了,后來電影結束了在蕪湖的拍攝我又隨劇組去了上海,能出去看看是青春期很開心的經(jīng)歷。時間太久了,其實好多細節(jié)我都不記得了,但對做演員的興趣卻是由這部電影打開的,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2009年,你出演古裝《花木蘭》,以導演的眼光,你覺得該如何挑選古裝演員?
趙薇:那是一部家國情懷的電影,拍攝環(huán)境也很艱苦。挑選古裝演員和現(xiàn)代演員其實沒什么區(qū)別,主要是要適合角色本身。
《女兒谷》《親愛的》《港囧》,這幾部電影的導演如何為你說戲,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
趙薇:《女兒谷》是我在上海謝晉恒通明星學校的畢業(yè)作品,是我真正參與演出的第一部電影,十幾歲就要演經(jīng)歷很復雜的角色,所以謝晉導演會講得非常細致,我們還有大段的時間去監(jiān)獄體驗生活?!队H愛的》《港囧》時期我已經(jīng)是成熟的演員了,導演會給我很大的自由。
導演視角該如何挑選演員?會有備選角色嗎? 中國導演的生存現(xiàn)狀如何?
趙薇:挑演員很簡單也很難,一遍遍試戲,一直試到合適的那位演員。我們當時的電影其實選了很久才選到女主角,都有點兒崩潰了。至于備選人,最合適的那位出現(xiàn)了,也就沒有了所謂備選人。因為行業(yè)越來越繁榮,可以做導演的機會也多了起來。像我去年參與的FIRST青年電影展,他們就創(chuàng)造了這么一個機會給所有想做導演的人。
能否舉例說明,電影導演、電視劇導演、舞臺劇導演的不同處?
趙薇:本質(zhì)上當然是一樣的,但形式不同,所以有了一些差別。電影拍攝時間長,可以慢工出細活兒,一條一條去“磨”,直到最滿意的那個鏡頭出現(xiàn)。電視劇拍攝時間短任務重,經(jīng)常一天要拍好幾頁紙,分AB組拍攝也是很常見的。舞臺劇更刺激一點,每一遍都是不一樣的,導演的工作只能做在表演前,只要表演開始了,導演就只能“束手無策”。
有些特點比較鮮明但專業(yè)不是那么突出的演員,你會關注么?為什么?
趙薇:當然會,一切還是以角色為準,只要是最適合的,為什么不呢。
演而優(yōu)則導,你是如何體會這句話的?你理解的演員和導演的關系是什么樣的?
趙薇:沒有什么“演而優(yōu)則導”,就像攝影師可以做導演,編劇可以做導演,沒有任何區(qū)別,只要你想,做好了準備就可以開始做導演。導演是一個劇組的總指揮,要把控整部電影電視劇的走向,演員的表演,攝影的鏡頭……而演員要在鏡頭前負責傳達導演的意志。
《演員請就位》這個節(jié)目跟其他類型節(jié)目相比有什么不同之處?
趙薇:讓演員在傳統(tǒng)的電影電視劇之外有了展現(xiàn)自己“演技”的渠道?!堆輪T請就位》有陳凱歌導演、李少紅導演、我、郭敬明導演在,是最大的不同,這可以給演員們更大的幫助,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的演技。
是什么動機讓你參與到這種節(jié)目的?
薇:因為之前沒有參與過這種類型的節(jié)目,想試試看。而且節(jié)目找到我的時候我正在上海導演《嗨!美男子》,節(jié)目的拍攝時間正好在我差不多要殺青的時候,可以不用再做“做導演的準備”。
郭敬明
郭敬明
你認為流量明星會成為表演藝術家嗎?那些特點比較鮮明,但專業(yè)不是那么突出的演員,你會關注嗎?為什么?
郭敬明:我覺得流量要看它怎么去定義,如果流量是指關注度的話,其實有一些很厲害的演員,比如說鞏俐老師,她一樣也是流量,只要有她的新聞,大家都會看。有一些確實粉絲比較多的,表演相對不那么成熟的人,但他如果以后理想是做演員的話,就需要做很多準備,你也不能很武斷地就說他一定不能行。如果他肯花時間肯努力,也許過不了幾年你會看到很不一樣的一個演員。所以我覺得給年輕人多一點寬容和時間。但你不能仗著自己有流量,就隨便演吧。這樣的東西不會長久,粉絲可能會支持你一兩部戲,但長期來說,必須靠自己的專業(yè)能力說話的。
你在18歲時寫的一段話,“我喜歡蹲在馬路邊上,看著大片大片梧桐樹葉,紛亂下墜,如果天冷,就抱緊自己的膝蓋,這是個好姿勢,像個寂寞的乖孩子?!蹦阌X得優(yōu)秀的藝術家需要寂寞嗎,還是更需要不斷地跟社會保持接觸?
郭敬明:我現(xiàn)在聽到我18歲寫的東西都起雞皮疙瘩……我覺得以前寫東西,更多的是多愁善感。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35歲了,18歲和35歲對各方面的理解,都不是像以前一樣的筆法了??赡?8歲的時候在馬路上,你會覺得很孤獨?,F(xiàn)在,屋子里有一堆人玩兒,你也在那里面,可還是會感到孤獨,這都是隨著一個人的成長會發(fā)生的變化。每個藝術家都不一樣,我認識的一些作家,他們就特別喜歡深入市井生活,去了解世間百態(tài)。但也有一些藝術家,比如劉慈欣,就不太出來social,他就鉆研在他喜歡的科幻世界里,所以不會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說藝術家一定得怎樣。
那你的習慣呢?
郭敬明:我都還好,人多鬧騰我也很喜歡,一個人我也很舒服,我沒有特別喜歡怎樣。對,我創(chuàng)作的時候,基本是自己一個人,但也沒有不跟人接觸,或者類似閉關這種。
你認為寫作和電影最大的關聯(lián)是什么?
郭敬明: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它的核心都是在講一個故事,就是讓人們在故事里感受到它該有的屬于我們?nèi)祟惖那楦?。小說是讀者看了文字,在腦海里面構建完了電影。所以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它會有一千種關于這個故事的情景。但是電影就是一個,但人們的感受是不同的。電影已經(jīng)把文字的東西具象化了,所以這是區(qū)別。我覺得這兩者之間基調(diào)還是很共通的,就是在做一個故事講述者。不管作家還是導演,都是故事的講述者。
演員或者導演,需要具備文學素養(yǎng)嗎?
郭敬明:我覺得演員的文學素養(yǎng)不一定要具備,但是對文化和藝術的理解是有必要的。
所以有文學素養(yǎng)是最好的。
郭敬明:對藝術的審美力是一定要有的。最好有,因為你解讀劇本的時候,你一定要理解這個劇本在講什么,所以它也是文學素養(yǎng)。你看的文學方面的東西越多,你在拿到劇本的時候,也就理解的越多。
你認為國內(nèi)的導演生存現(xiàn)狀怎么樣?
郭敬明:我算一個相對幸運的人,因為我比較順利,一出來就有相對比較成熟的班底在幫我拍電影。有很多我這個年紀的新人導演,他們可能連拍電影的機會都沒有,但是你說環(huán)境好吧,也沒有那么好,因為很多新人可能都在苦苦尋找機會。但是我覺得比之前其實好很多,現(xiàn)在有很多年輕人的電影節(jié),網(wǎng)絡也特別發(fā)達,很多時候你不需要那么麻煩地拍一個東西,可能是一個短片就爆掉了。也很容易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像病毒似的傳播了。所以可能機會比以前多了很多,我們也看到了,涌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新人導演。
不同的戲需要不同的演員,匹配你作品的演員,你認為需要哪些條件呢?
郭敬明:我覺得第一個是這個人與角色的吻合度要高,外貌要符合角色。表演方面你要有一個非常好的表演功底。第二個,對我來說就是演員對這個角色本身有沒有特別強烈的熱愛。我覺得演員一定是特別喜歡這個角色,或者特別喜歡這個故事,他才能把它演好,否則對他來說就是個工作。
是什么動機讓你參與到《演員請就位》這個節(jié)目?
郭敬明:最早節(jié)目組跟我聊的時候,我也有關注一些關于演員類的節(jié)目,但是那幾個節(jié)目比較像是同行們之間的切磋,因為他的選手、導師、評委都是演員,更像是一種同行間的交流。實際上我們的工作中,你不太會和你的對手說,這條好,ok過了。也不會有演戲的演員來教你怎么表演。《演員請就位》這個節(jié)目的核心就是探討導演和演員之間的關系,我就覺得很興奮,這是以前節(jié)目可能沒有出現(xiàn)過的東西,最接近我們行業(yè)的真實狀態(tài),也讓大家了解導演是做什么的。而且我是很喜歡和演員在一起的導演,對我來說是很有動力的事。所以整個節(jié)目錄下來都覺得很享受很快樂,雖然很累,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