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国产片免费观看高清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无码一区,_久久高清免费视频一二三区_国产AV丝袜美女美女美女美女_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只此青綠》如詩如畫,取顏色之名,塑山石之形,“舞繪”青綠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千里江山圖》?!吨淮饲嗑G》首演于2021年8月,它講述了一位現(xiàn)代文物研究員在《千里江山圖》即將展出之際潛心鉆研,穿越九百余年時空走入北宋少年畫家希孟的內(nèi)心世界,目睹了希孟嘔心瀝血忘我創(chuàng)作,與無數(shù)勞動者攜手,歷盡千辛萬苦創(chuàng)作出傳世畫作的歷程。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青綠之色,乃東方之韻。隨著國慶佳期將至,曾經(jīng)在春晚舞臺上一舞成名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又將在大銀幕上和全國觀眾見面?!吨淮饲嗑G》如詩如畫,取顏色之名,塑山石之形,“舞繪”青綠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千里江山圖》?!吨淮饲嗑G》首演于2021年8月,它講述了一位現(xiàn)代文物研究員在《千里江山圖》即將展出之際潛心鉆研,穿越九百余年時空走入北宋少年畫家希孟的內(nèi)心世界,目睹了希孟嘔心瀝血忘我創(chuàng)作,與無數(shù)勞動者攜手,歷盡千辛萬苦創(chuàng)作出傳世畫作的歷程。

至今《只此青綠》已巡演接近六百場,早已成為了許多舞劇愛好者心中的經(jīng)典之作。而電影《只此青綠》在保留特色舞蹈的基礎上,透過嶄新的視聽語言向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呈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媒介融合的大美之美。在幾輪點映過后,電影《只此青綠》也收獲了諸多好評,不少網(wǎng)友紛紛表示“入坑”了,迫不及待想要看到原版舞劇,也有的觀眾做起了“考據(jù)達人”努力向大家科普在電影中出現(xiàn)的傳統(tǒng)技藝。

電影《只此青綠》的推出也讓新中式生活方式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又火了起來。

無論是宋詞、山水畫、三白妝,還是青綠古典色與古今服飾的碰撞,都不再作為單純的符號存在,而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姿態(tài)重新進入到了我們的生活視野之中。

從文化到生活,從故事到角色,從舞臺到銀幕,MiniBAZAAR特別對話《只此青綠》導演周莉亞、韓真,領銜主演孟慶旸、謝素豪、張翰(按姓首字母先后順序排列)揭秘電影版《只此青綠》創(chuàng)作的來龍去脈,探討何為青綠,只此少年、只此堅守背后的感動與艱辛。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導演周莉亞、韓真

Q:是什么樣的契機讓你們決定要將《只此青綠》改編成電影和觀眾們再次見面的?

周莉亞: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這部作品是由中國東方歌舞團出品的,而我和韓真導演作為中國東方歌舞團的編導這次也是和中影合作來完成電影《只此青綠》,我們希望通過舞劇的電影版將傳統(tǒng)文化通過不同的媒介傳播得更廣。

韓真:我們希望借助電影這個跟舞臺完全不同的傳播媒介來將我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炙熱感情傳遞給更多的人,也希望我們的舞蹈能被更多的觀眾看到,算是一種對《只此青綠》的舞蹈和舞臺的延展。

Q:《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誕生距今已經(jīng)過去三年了,當時它對于你們?nèi)松囊饬x是什么?在制作電影版的過程中這一意義發(fā)生變化或發(fā)展嗎?

周莉亞:我覺得沒有變化。它在我們心中存在的意義是讓我們有幸將那么偉大的一段故事能夠透過表演的方式搬上舞臺,繼而搬上銀幕。

韓真:我覺得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講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而且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狂熱愛好者,我們也愿意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能量注入到傳統(tǒng)文化當中,從而在今天實現(xiàn)一種更加當代的表達。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Q:在此之前二位都是扎根于一線的著名舞臺編導,這次二位轉而擔任電影導演時最擔心的是什么?你們又是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去豐富自己作為電影導演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呢?

周莉亞:其實這對于我們而言正是一個邊學習、邊成長的過程。因為在電影攝制方面,我們的攝影指導、燈光師、美術、后期剪輯等,他們都是非常資深的電影行業(yè)創(chuàng)作者,我們和他們一起創(chuàng)作也跟著他們學習。我很欽佩他們對于電影制作的專業(yè)能力,也感謝他們選擇如此小眾的舞蹈藝術,敢于去拍一部完全沒有臺詞的電影的勇氣。這樣跨越行當?shù)膭?chuàng)作對我們來說是既忐忑也興奮的。

整個實踐過程當中我們也是不斷在摸索的,從最開始我們對于究竟是先完成機位的選擇還是構圖的設計等這些很小的事情在現(xiàn)場都有很多思索和磨合。

但是如果說我們在一些有關電影呈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中沒那么有把握的情況下,我們會轉而提供一些來源于我們在舞臺上好幾百場演出所積累的經(jīng)驗和我們對于舞蹈表達的一些專業(yè)性想法給電影攝制組的老師們。

韓真:所以我覺得它是我們所有人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從前期籌劃的第一年的時間里大家就一直在找互相之間磨合的切入點,直到進入實際拍攝過程中也都是如此,他們不斷在思考舞蹈如何拍攝,我們也在不斷了解如何在電影中呈現(xiàn)舞蹈,這其中也會有很好玩的事情發(fā)生,就比如說因為舞蹈不是用臺詞表現(xiàn)的,所以關于畫面的溝通我們就是直接用某個具體的動作來進行交流。甚至后來我們在一個小片花里看到攝影老師都能跳出那個舞蹈動作來了,因此我們也會開玩笑說:“你是攝影師里面跳舞跳得最好的。”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Q:在保留原班編導演人馬的基礎上把《只此青綠》從舞臺搬到大銀幕是一個跨媒介的巨大挑戰(zhàn),二位是如何構思將舞臺式的美學與電影獨有的視聽語言做結合的呢?

韓真:我覺得可能其實在我們這邊最大的困難是轉換思維。因為空間從鏡框式舞臺轉化為了電影攝制現(xiàn)場,我們必須要用視聽語言的邏輯進行思考。不光是導演要轉換思路,所有主創(chuàng)人員對于舞臺上的虛與電影鏡頭里的實之間的關系也需要重新思考,就好比演員們在舞臺上的表演,觀眾離臺上的演員可能最近的也有七至十米,但是在電影中鏡頭可能離演員的距離都不到一尺,所以在表演層面上我們也要在鏡頭外面找到一個類似于觀眾的角度去審視演員們在鏡頭里面的表演的度是否合適。

周莉亞:另一方面,舞臺是很客觀的一個空間,有些時候我們甚至可以讓多個空間在舞臺上并存,因此在舞臺上展現(xiàn)給觀眾的留白會更多一些。但是在電影鏡頭下創(chuàng)作者不可避免地會加入一些主觀邏輯,由此就會導致我們不得不在這樣,一個舞臺空間邏輯的故事里按畫面邏輯去找到合理的視聽組合。這部分其實是我們在和電影攝制團隊的老師們合作的時候一開始比較難越過去的坎。

比如說我們在舞臺上有一場“望月”,它其實是發(fā)生在多個空間,青綠是在一個虛擬空間,在舞臺上我們只用了一張桌子來作為她的空間,展卷人則是在他故宮工作的這個房間,那我們也用了展卷人的一張桌子來作為在舞臺上他的空間,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三個人在各自虛擬的空間里構成了一種同臺的時空并存。但在電影里的時候,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這場戲三個人各自是什么畫面,電影里不可能像舞臺一樣出現(xiàn)只有一張桌子且完全黑的空間。

我們需要透過鏡頭關系去思考所謂畫面感這件事情,再在由虛到實、由客觀到主觀的過程中慢慢做一些取舍和轉換。

Q:《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曾被許多外國觀眾視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因為其中呈現(xiàn)了許多令人驚嘆的中國傳統(tǒng)技法和美學。如今制作電影版時,二位對于“文化輸出”的概念作何所想?

韓真:其實從電影項目啟動的那天開始,我就希望能通過這部電影達到兩個點。首先是希望在銀幕上記錄《只此青綠》的這批演員永遠年輕的身影,就像希孟的故事被流傳下來那樣。

其次,我們《只此青綠》的舞臺劇其實六百場演下來觀眾數(shù)量大概有幾十萬,但可能一部電影所能起到的傳播效果則是好幾倍于這個數(shù)字的巨大質(zhì)變。

我們很希望舞蹈人一輩一輩積攢到今天的努力能被更多人看到,而我也覺得電影是在當下的藝術門類里大眾化程度最高的藝術形式之一,因此我認為電影給了我們舞者一個寶貴的機會以延展自己的藝術表現(xiàn),我們也希望透過在銀幕上的傳播把我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那份最真摯的熱愛傳遞到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周莉亞:目前電影發(fā)行這邊也在做一些讓影片走出國門的方案,我們期待傳統(tǒng)文化可以被全世界更多的人看到,我也相信《只此青綠》不僅僅是傳統(tǒng)的,它更是當代的。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Q:《只此青綠》的宏大之美與故事背后充滿“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宿命感是相輔相成的,在電影版中更多角色的人生境遇透過他們優(yōu)美的肢體動作外化成影像構成一種獨特的意境,對此二位對于在銀幕上呈現(xiàn)舞蹈和動作做了什么新的設計? 

韓真:銀幕毫無疑問讓劇中人物的存在感更加強烈了,所以很多觀眾會說透過電影版自己看到了更清晰、立體的五位工藝人,這正是因為鏡頭的特寫能夠直接將演員們的情緒、神態(tài)直接地傳遞給觀眾,在舞臺上表演的時候他們也有外放真情流露的時刻,但是觀眾可能看不清楚他們的臉和表情,感動觀眾的往往是封閉空間中的一種情緒傳遞效應,而電影把人物放大了,因此我們不得不有更多細節(jié)來填充這個故事。

周莉亞:我們也始終相信這些細節(jié)來源于從我們創(chuàng)作之初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千里江山圖》究竟出自誰手?”因此站在這個歷史的維度上來講,我覺得希孟和五位工藝人包括展卷人都是值得我們用故事來謳歌的對象,所以《只此青綠》如果是一個代碼的話,其實對于《千里江山圖》這幅作品和它背后所代表的五千年文明的真摯情感才是所謂“目的地”的坐標。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Q:在《只此青綠》中觀眾能清晰地在青綠、希孟、展卷人三個主要角色之間找到他們各自在視覺層面對于綠、白、灰三色的歸屬,這種色彩之間的對比與碰撞在電影版本中似乎比舞臺版本要更加強烈了,對此二位是如何構思的,這是不是一種在銀幕上傳遞出“寫意”感的方式? 

韓真:其實電影版中場景的設定是一種我們在舞臺上曾經(jīng)對于這個場景的想象的延展。在一些具體的宋代場景比如說翰林圖畫院,包括唱絲織絹的茅屋和工作坊中,我們其實是把人物放入了自然當中,所以這種色彩是渾然天成的,我們沒有刻意做改變。

但是當這些色彩置于具體的古代場景當中的時候,它可能產(chǎn)生了更加生動的一種感受,所以才讓觀眾覺得人物身上的色彩更加強烈了。

周莉亞:我覺得這些場景在某種程度上也回歸到了《千里江山圖》本身,比如說唱絲的那個場景,因為我們本身設定這些人的衣服的顏色是白色就是想要還原在《千里江山圖》中我們所能看到的非常微小的“小白人”,他們都是游歷在山水間的勞作者和旅者,背后承載著的是人與自然渾然天成的一種表達。而我們的視效團隊在做了大量的努力之后,讓這些人真的出現(xiàn)在了電影的場景里??吹匠善返哪莻€瞬間我熱淚盈眶,我意識到有很多之前自己想過但做不到的東西如今在銀幕上得以實現(xiàn)了。

Q:電影版本的推出無疑會讓更多觀眾認識到《只此青綠》的美輪美奐,對此二位希望無論是初看還是再看的觀眾們能從這部電影《只此青綠》中看到些什么?

韓真:我希望因為媒介的不同大家能有不同的視角來再看這個故事。因為從舞臺跳出來專注于銀幕的時候其實我個人反倒是會把自己放空掉,我會用全新的目光看鏡頭給予我什么。

周莉亞:因為在電影版中鏡頭強化了希孟這個人物的情感脈絡以及背后的故事性,所以我希望透過大銀幕能讓更多的可能之前對于舞蹈藝術或傳統(tǒng)文化沒有那么感興趣的觀眾也能欣賞到《只此青綠》的美。雖然這是一部沒有臺詞的電影,但是我相信它背后所蘊含的情感一定能讓觀眾產(chǎn)生共鳴。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青綠孟慶旸

Q:與青綠相逢相伴三年了,看到大銀幕上的“青綠”,作何感想?青綠之于你人生的意義在這些年里發(fā)生改變了嗎?

A:之前《只此青綠》三周年活動的時候,我們所有演員一起觀看了《只此青綠》的電影。那天看完之后,我最大感受是覺得包括青綠在內(nèi)的角色都離觀眾更近了。因為我覺得無論是三位主要角色還是五位工藝人的角色,他們在劇場受制于舞臺空間性,角色往往是離觀眾有一些距離。但那天我透過大銀幕卻能直觀地感受到每一個角色細微的變化以及每一位演員對于各自角色把握的細節(jié)。而我自己飾演的青綠這個角色,她在舞臺上是被一種純意象手法所塑造出來的,她本身就有一種疏離感,但通過電影鏡頭的具象化處理,我覺得這個角色真的是在觀眾面前變得更鮮活了。

Q:通常身為舞蹈演員,或許更加習慣于用肢體表演來營造表現(xiàn)力,而電影的形式毫無疑問會放大演員表演的細節(jié),那么這次為了更好地適應電影表演,你做了哪些努力和學習?又如何保留舞臺表演的獨特美感?

A:電影鏡頭會放大演員很多特別細化的東西,不光是表演細節(jié),還有面部的微表情甚至是臉上的每個毛孔。而舞臺能夠運用空間性來帶動演員整體的情緒和狀態(tài),因為它有碩大的舞美燈光還有對應特定空間的舞臺音效,它是能夠托起演員在舞臺上百分之五十的表演的。但具象化的電影鏡頭則全部都靠演員自己去把握狀態(tài),這對于我們舞者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因為我們這些演員都是第一次接觸電影的拍攝形式,所以在戲外我們會更多揣摩自己的角色留給觀眾最直觀的情感狀態(tài)。因為演舞劇的時候角色的情感路線是每次都要從頭開始的,可能觀眾所看到的一個角色的情感爆發(fā)點的時候其實演員在舞臺上已經(jīng)醞釀了很久,它是通過最低點的逐漸積攢才形成最終的情感爆發(fā)。

但是電影拍攝可能立馬就需要你來一條處于情感爆發(fā)狀態(tài)的戲,所以在那種情況下,身為演員為了讓每一個鏡頭都不要留有遺憾,我們是必須要做好充足的內(nèi)心自我解讀的。

我有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望月”的那個鏡頭,導演當時希望我眼含熱淚過這一條,后來拍攝出來的一共三條,我們總是感覺眼淚有點太多了所以拍了好幾遍,青綠的眼淚是不能掉下來的,因為她是一個非常意象的存在,如果她真的從眼睛里流出一滴淚的話,她就會變成具象的人了,那種眼淚在眼眶里打轉的感覺對我來說還挺難掌控的,我覺得很多東西給出最直接的爆發(fā)是相對容易的,但是難就難在要演出那種隱忍當中又帶有些許溫存點到為止的感覺。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Q:青綠作為一個有著“幻想”色彩的角色,串聯(lián)起整幅《千里江山圖》和跨越古今的故事,在看與被看共存的狀態(tài)下,你認為青綠這一角色背后承載著怎樣的寓意?

A:我覺得青綠首先是展卷人與希孟的時空連接者,當她一個人站在一束冷光下身體逐漸有溫度起來,就是整個電影的開篇以及舞臺的開場序。所以在我自己腦海里感覺像是封存千年的一幅畫卷慢慢被我們打開,她身上那些蘊含已久的畫卷碎片慢慢剝落。而這個角色更大的意義在于她更是對觀眾而言連接現(xiàn)在和過去的橋梁,通過青綠身上這種非常意象的空間性表達引領大家回到了《千里江山圖》中去,也讓觀眾得以感受到《千里江山圖》中的氣魄和古韻。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Q:如今新中式的美學在年輕人群體中越發(fā)流行,而隨著《只此青綠》預告片的釋出和幾輪點映,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大家又掀起了一波對于傳統(tǒng)美學的探討,那么你如何看待傳統(tǒng)文化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發(fā)展?我們又該如何在生活中更多了解中國傳統(tǒng)美學?

A:今天大家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越來越多,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現(xiàn)象,我覺得任何文化藝術的傳播都是需要外力不斷推動的。如今得益于多媒體的發(fā)展讓大家通過不同的形式,像舞劇也好、音樂劇也好、話劇也好,更多地去了解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

通過飾演《只此青綠》的經(jīng)歷也讓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其實非常熱愛傳統(tǒng)文化,走進劇院觀看我們舞劇的觀眾的年齡層次是非常廣泛的。

無論是小朋友還是老年人都愿意走進劇院觀看這個講述傳統(tǒng)文化的故事,在這樣的趨勢之下,我們作為舞者和演員也更努力用我們自己的方式站在舞臺上去講述、致敬傳統(tǒng)文化,這也是我所認為的大家一直支持《只此青綠》的關鍵所在,通過舞蹈和表演跟大家形成一種文化的共鳴和默契,其本身就是我們骨子里與生俱來的。我身為舞者也是希望通過肢體表演,通過我們舞者特殊的語匯去站在舞臺上傳遞傳統(tǒng)文化的精彩?!吨淮饲嗑G》能夠走上銀幕當然是得益于大家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這個舞劇傳播力的證明,所以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銀幕讓大家再次感受到更深遠的文化之美。

Q:透過《只此青綠》和你所飾演的青綠,你希望觀眾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什么?

A:青綠所承載的文化力量是非常厚重的。就像青綠在戲里的舞蹈越跳越難,是因為她并非一個寫實的角色,但是當你越來越理解青綠這個角色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她代表的是“無邊無際”,因為她代表的是文化的傳承以及沉淀,而這些東西往往是我們在生活中容易忽視的。所以我希望通過青綠能夠讓大家感受到我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尊敬,也希望通過這一抹青綠能夠讓大家永遠記住這幅《千里江山圖》。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展卷人謝素豪

Q:與展卷人相逢相伴三年了,看到大銀幕上的“展卷人”,作何感想?展卷人之于你人生的意義在這些年里發(fā)生改變了嗎?

A:當我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自己的時候,我當然是非常開心和激動的。因為我們這個戲截止到今天也快演了將近六百場了。我們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能有把《只此青綠》拍攝成電影的機會,因此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珍貴的經(jīng)歷,這樣的一部電影不光是《只此青綠》的另一種形式,也是我們最好的青春年華的一個見證。所以當我們在大銀幕上看成片的時候,現(xiàn)場所有舞者都落淚了,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三年來大家在這個作品當中吃了多少苦,是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才有今天把它拍成電影這樣的一個機會。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而從我自己的人生來看,展卷人對我的意義非常重大。我覺得是他給我的人生打開了另外一扇窗,因為在拍這個作品之前我們是經(jīng)歷了一段完全沒有演出的時期,那個時候收入是很微薄的。當我在進入了東方歌舞團之后自然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成為一個好演員,但我也沒法忽視這是一份職業(yè)的事實,因此我首先對于自己的要求是能夠養(yǎng)活自己。雖然說我們是熱愛藝術才來到這里,但是它已然變成你的職業(yè)的時候需要考慮的現(xiàn)實因素就很多了。

我當時想的就是好好表演先養(yǎng)活自己,所以我為展卷人這個角色而拼搏的時候其實沒有想那么多,關于這個戲會不會火之類的更是完全沒有想過。后來當我知道周莉亞和韓真導演要編這部作品的時候,我內(nèi)心是非??释约耗軌蛴袡C會參與到這部作品里來的,但那個時候我并沒有對自己能做成這件事情抱太大希望,因為當時我認為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導演所要求的能力相差太遠了,所以那時我只想?yún)⑴c到這部作品里面去跳一個群舞就心滿意足了。

《只此青綠》開始排演的時候是我進團的第七年,而在此之前的六年里我基本都在演一些歌舞晚會,這類晚會其實對于舞蹈演員來講就比較簡單,你只需要掌握好一個舞蹈的風格,并不需要去塑造、理解人物。但《只此青綠》不一樣,它是有明確角色的舞劇,也是我人生的第一部舞劇。最開始我只是展卷人這個角色的C組,我們當時知道這部戲是要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沒有一個舞者不夢想能有一天在國家大劇院演一部自己主演的戲,雖然這對當時的我來講有點可望而不可即,但是我內(nèi)心始終堅定要好好地完成這個角色,為自己爭取一個上臺的機會。我認為自己很幸運,兩位導演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信任我,當然我自己也是付出了百分之一百五的努力,最終才取得了好的結果。

另一方面,我覺得是電影化的意義非凡,它給了我們所有舞者之前完全沒有想過的一個機會,能夠把一部舞劇作品拍攝成一部電影作品,它也讓我意識到自己不光可以跳舞,還有可能去拍電影,讓我找到了關于自己未來更多的可塑性和可能性。 

Q:展卷人作為整個故事中獨自處于一個時空的角色,有觀眾說:“他才是最孤獨的。”你怎么看待這種說法?為了在電影版中再次演繹出展卷人動中有靜的獨特狀態(tài),你做了哪些構思和嘗試?

A:我覺得無論是展卷人還是希孟他們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終其一生都在做一件事。希孟在十八歲這個年紀就一直在想著畫一幅《千里江山圖》,可想而知在這個過程中他經(jīng)歷了多少挫折。而我飾演的展卷人的角色原型其實是許許多多真實的文博人,展卷人在研究這幅畫的過程中不斷深入其背后的故事,尋找各種蛛絲馬跡,在這個過程里我相信他內(nèi)心有煎熬有痛苦。我還記得和故宮博物院的王中旭老師聊天,他告訴我其實希孟的真實姓名還有待考究,即便他所研究的東西還存在許多未解之謎,但他僅憑對這幅畫的熱愛便可以扎根于文博事業(yè)一線好幾十年。我覺得他們身上是有非常強大的責任感的,這種責任感我覺得是代表著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某種精神的。所以在這樣的偉大抱負的背后,我覺得他們一定是孤獨的,也一定是有痛苦的部分的。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Q: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影視文化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像展卷人一樣堅守在傳統(tǒng)文化行業(yè)和歷史文化保護單位中默默奉獻的人被大眾所看到和理解。那么你如何看待傳統(tǒng)文化與其他新興藝術和媒介形式相結合的傳播?我們又該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了解傳統(tǒng)和歷史文化?

A:首先我覺得文化一定是我們的根,更別說是傳統(tǒng)文化了,那更是一定要傳承下來的瑰寶。身處如今的時代,我們非常幸運能有機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以或藝術或高科技的方式去呈現(xiàn)。而且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一個很好的景象,就是在大街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著傳統(tǒng)的服飾,包括進劇場的時候有的觀眾會穿著青綠的同款演出服,這些潛移默化的細節(jié)都是在說明傳統(tǒng)文化正在慢慢被更多的年輕人喜愛,它是一定可以傳承下去的。

流行的東西可能是轉瞬即逝的,但經(jīng)過歲月沉淀傳統(tǒng)瑰寶是永遠不過時的,就像是《只此青綠》中最鮮明的青綠色歷經(jīng)千年不褪色。

作為一名演員,能有這樣的一個機會來發(fā)揮我的專業(yè)特長,與傳統(tǒng)文化做一個結合性的傳播,讓世界的觀眾看到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我的內(nèi)心是非常激動的。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Q:透過《只此青綠》和你所飾演的展卷人,你希望觀眾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什么?

A:首先我當然希望大家透過這個角色看到我對于表演的努力和熱愛。

但與此同時我更希望大家能透過這個角色看到我們有一代又一代年輕的文博人在做文物保護這樣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

他們可能會被人們忽視,就跟有些人認為的展卷人一樣,只是連接這部戲時空的“工具人”。然而我覺得從導演和編劇的角度來講是希望通過這些細節(jié)來展現(xiàn)文博人堅守的不易的,沒有廣大文博人的努力我們是沒法將傳統(tǒng)文化保存得像如今這么好的。所以我希望觀眾們能通過我飾演的展卷人這個角色在生活中給予文博工作者們更多尊敬和注目。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希孟張翰

Q:與希孟相逢相伴三年了,看到大銀幕上的“希孟”,作何感想?希孟之于你人生的意義在這些年里發(fā)生改變了嗎?

A:這三年來的每一天我都跟他相伴,不是在訓練的路上就是每隔幾天就有演出,飾演這樣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的時候甚至讓我的性格都發(fā)生了改變,我最開始測MBTI的時候是個I人,但在演《只此青綠》一年后我再測的時候卻變成了E人,顯然希孟身上的少年心性改變了我,讓我更加熱愛生活和大自然了,如今的我養(yǎng)成了為了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去山野間采風的習慣,也喜歡在休息的時候找個沒人的地方待上一天。因此曾經(jīng)有段時間我一度認為自己就是希孟。如今看到自己所心愛的這個角色換了種形式出現(xiàn)在大銀幕上的時候我是非常高興的,因為我認為通過電影這個媒介形式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希孟的故事,知道他所繪的《千里江山圖》背后的工藝和心血,以及一代又一代文博工作者對它的細心呵護,從而讓更多的年輕朋友了解咱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美。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Q:在《只此青綠》的故事中希孟窮盡一生只為完成《千里江山圖》,打動了許多觀眾,那么你如何理解希孟的這種執(zhí)著和堅持?

A:首先我特別能夠理解希孟這一生的堅持,因為他和我一樣是個藝術創(chuàng)作者,我們有性質(zhì)相似的經(jīng)歷。希孟從小就入宮學畫,后來受到老師的指點逐漸成長為成熟的藝術家,從不被認可到收獲認可。而我也是十一歲就來到了北京學習舞蹈,也有幸遇到了很好的老師指點我,畢業(yè)之后我也順利進入了舞團繼續(xù)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yè)。

所以說其實我對于希孟的經(jīng)歷是相當有共感的,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創(chuàng)作一個藝術作品都是竭盡全力希望能夠把它完成到最好。

除此之外沒有太多顧慮,就像希孟當時也并不知道自己的畫能夠留存多久之后,但他依然選擇掏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這幅畫。

而我在跳舞的時候也是,我只是享受自己在舞臺上的每一個瞬間,但若是有人告訴我,我的舞蹈能夠流傳到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那么我可能會覺得自己這一輩子活得太值得了。所以其實像希孟這樣少年的執(zhí)著和堅持往往就是最打動觀眾的,我相信每個觀眾曾經(jīng)也會有過他們自己的執(zhí)著和堅持,雖然大多數(shù)人都沒辦法堅持一輩子,但希孟在十幾歲的年紀真正做到了將自己的堅持貫徹一生,這很難不讓人感慨萬千。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Q:三年前《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和觀眾見面時,有人說希孟身死是充滿遺憾的悲劇,但也有人說他完成了自己的理想所以其實已經(jīng)圓滿。如今回看這個故事你作何感想?在電影版中你是如何以新的方式演繹希孟的?

A:一直以來,我其實對于《只此青綠》的感受都沒有變過。我覺得希孟的一生是圓滿的,他耗費這么多的精力去創(chuàng)作一幅畫,最終他也真的完成了,這就已經(jīng)此生足矣。我覺得如果我們自己代入希孟的視角的話,肯定會覺得這輩子能有這么一次轟轟烈烈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很滿足了。所以說《只此青綠》不管是劇版還是電影版的最后一個章節(jié)都叫“入畫”,即希孟走入自己的畫中大隱于其中,在自己《千里江山圖》中的某一個角落度過余生。歷史上希孟真實的結局其實到現(xiàn)在也沒有答案,但這個結局是我們《只此青綠》對于希孟人生獨家的浪漫解讀。另一方面我覺得如果希孟知道自己的這幅畫歷經(jīng)九百多年后依然受到世人瞻仰,他肯定也會非常開心,所以我覺得無論在哪個時空的希孟最終都是幸福的,我也希望自己能跟他一樣幸福,希望自己的舞蹈作品也流傳到很久以后。

而談到演繹方式,其實電影版和劇版之間最大的區(qū)別是對于表演中所謂度的拿捏。因為劇版我們在舞臺上表演,觀眾們只能從一個視角來看我們,但是在電影當中不一樣,鏡頭本身有很多視聽語言,就好比鏡頭只拍我手的顫抖那觀眾會很清楚地知道我此時很激動、緊張,但同樣的細節(jié)在舞臺上的時候觀眾們往往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如果動作幅度依舊像在舞臺上那樣的話,被放大到銀幕上去就會顯得很夸張。所以總的來說這次在拍攝電影版的時候我對于希孟這個人物的理解并沒有變化,變化大多來源于我對于如何將這個人物在大銀幕上塑造的更加豐滿的思索上。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Q:有人說:“希孟的純粹正是現(xiàn)代人所缺失的東西?!蹦阍趺纯创@種觀點?結合你的舞劇表演經(jīng)歷,你認為我們?nèi)绾卧谏钪斜M量保持自己的初心?

A:我比較認同這個說法,希孟身上的品質(zhì)確實是當下大多數(shù)人所缺失的東西。但這樣的情況其實是沒辦法避免的,現(xiàn)代和古代是完全不一樣的,古代的時候繪畫可能對于一個人來說就可以是全部,古代的人不可能像現(xiàn)代人一樣“浮躁”,他們不像現(xiàn)在年輕人有手機和電腦可以讓他們獲取各式各樣的訊息。

但與此同時現(xiàn)在的人們也會被這些紛雜的訊息所影響,我們在生活中很難有一些時間真正靜下來去好好思考。

所以就像我剛剛說的,我每次休息的時候就想往山上跑,倒也不是為了遠離城市的喧囂,而是我就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待一會兒,再感受一下天地的靈氣。因此我覺得確實是像希孟這樣純粹的熱愛在現(xiàn)代人身上是少有的,包括我自己在生活中也很難做到,但是我對希孟的演繹不一樣,演他這件事對我而言是純粹的熱愛。

至于如何保持初心,從我舞劇表演的經(jīng)歷來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現(xiàn)在年輕人需要去找到一個既對自己有幫助同時自己又熱愛的東西。比如說工作,很多人可能為了生活做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他自己很喜歡的東西卻沒有經(jīng)濟能力或多余時間去支持自己做,我們不能因此就說他們是不純粹的。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世上就難免要在利益和夢想當中做取舍,但是找到自己的道路,也盡可能找到自己對于生活的初心,讓自己生活在這世界上的每一天都不留遺憾,我想這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就已經(jīng)很好了。

《只此青綠》:凝望沉淀之色

Q:透過《只此青綠》和你所飾演的希孟,你希望觀眾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什么? 

A:因為在此之前《只此青綠》都是以舞劇的形式和觀眾見面,相對來說對于觀眾們經(jīng)濟上和時間上的要求都比較高。但是電影大大降低了讓觀眾們走入其中的門檻,電影版《只此青綠》的出現(xiàn)能夠以它傳播快和廣的特質(zhì)讓更多人有機會通過希孟的故事了解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美,像我們在劇中所展現(xiàn)的宋代三白妝、珍珠妝和簪花,四大雅事焚香、點茶、掛畫、蒔花等文化瑰寶,以及我們很多舞蹈動作都來源于對宋代出土的陶俑姿態(tài)的研究。

我們很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專業(yè)讓更多人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希望通過這次電影版的推出能夠讓大家看到文化遺產(chǎn)背后默默耕耘的文博人們的不容易。

《千里江山圖》真跡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它的背后那滿滿的補丁痕跡,它們代表了太多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默默付出的人。

試想如果沒有這些文博人的努力,可能《千里江山圖》是很難完好保存到今天的。因此對于文博人的尊敬和愛,也是蘊含在我們這部《只此青綠》電影版中的重要表達。

監(jiān)制:王曉白 / 攝影:章超 / 統(tǒng)籌:沐慈 / 采訪、撰文:鄭皓銘 / 宣傳:劉子瑜 / 編輯助理:雨鋮